从没有心情到融入其中——如何对一群高中生演讲:游戏化教学的技术

面对一群学测一阶刚放榜的高中生们,大家的心情受到了不小的冲击,也还没平复。如何能快速的透过一场演讲,让大家不止安心,还能受到启发……这对平常面对企业成人教学的我,真的是一种挑战啊!不过,看起来我做得还不错!因为有学生说"早上还带着没干的眼泪走进视听教室,最后是带着满足的微笑走出去"(引述学生的心得)。甚至有孩子在课后心得写下"您的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与启发……能有机会听到您的演讲是一辈子的福气!"(心得公开留在 FB 在此,保证与成绩无关 XD)。像这样的学习,是如何创造的?我先来还原现场,逐步拆解,让大家知道:一场演讲的背后,我是怎么思考的。也许大家未来也有机会,面对不同的对象,创造出更精彩的演讲或课程。

换位思考、预期成果
在每一场课程或演讲前,我总是会先想象一下"如果我是坐在台下的学生,我在想什么?听完会有什么收获?"。如果能切换成这样的角度,对整个课程的目标思考会很有帮助。我想象回到我高中的时候,面对台上有一个中年大叔,要来对我们演讲,我心里可能会想:
"这是谁?讲的内容值得听吗?"
"他是不是来说教的?"
"他的经验,我能套用吗?对我会有什么帮助?"
"他分享的东西,我做得到吗?还是那只是少数人才有机会做得到?"
大概想象了一下,我就理解我先前针对上市公司企业内训的内容……"大部分都不能用!",哈!因为这些内容离高中生们太远。他们可能刚考完学测,连大学上哪一间都还不知道,如果跟他们分享职场或社会经验……真的还太遥远。当然硬要分享也可以,大家只是觉得"你很厉害",对他们来讲却没有帮助。因此,我必须要想一想:跟他们的共同点、以及影响我从高中/五专时,走到现在的一些重要观念,并且不要用"说教"的方式,而是让他们在演讲过程中,让他们共同参与我人生的一些抉择点,看看他们在那时会做出什么选择?透过亲身参与与模拟讨论,他们才会有更真实、更贴近的感受。
最后,我应该还要留下一些重要的日常技巧,让他们真实的使用,并且带得回去……。而不是只有听完演讲就算了!
有了这些想法后,我开始花时间,设计这个2个小时的演讲……。

强力开场、吸引注意
不论是高中生、还是企业人士,在课程的一开始……也许是3分钟以内,就要马上抓住大家的注意力!不然接下来大家开始分神玩手机,就很难抓回来了。不止是要抓住注意力,还要建立自己在学生前的可信度、以及课程的价值感,让大家觉得:"今天的课程/演讲,很值得听哦……"
我展示了几张仙女老师先前邀请过的讲者,包含沁瑜老师、庆坪医师、大为医师、皓云老师、心怡治疗长……等,不止让大家先恢复先前的印象,跟大家说这些人有2个共同点:第一是他们都是仙女老师的朋友,第二个是:这些老师们刚好都上过我的训练课程,等于我是"老师们的老师"(请上述老师们多包涵啊!为了在学生前制造效果 XD)。这么说之后,大家眼睛就亮起来了……。
然后,接下来我请大家猜"画面上这几位老师——包含我,哪一个高中时的成绩最差?"。答案当然是:我!在30岁前,成绩最差、学历最低、工作也最基层!当然有图有真相,我也展示了我五专、工地主任、保险业务时的照片,然后跟现在的样子做对比……(应该还是有点反差吧?我是说身材 XD)。学生们觉得更有趣了!也差太多!……还有学生真的说"福哥之前也太瘦!"(是怎样啦,我马上回:现在也很瘦啊!只是多了30公斤!同学你不用笑啦,等到你10年后也会跟我现在一样成为"有围"青年啦!)。
这样子一开场后,大家开始会好奇"老师的老师也太强!然后高中时成绩最差?是怎么从鲁蛇到现在啊?……"这样子学生的注意力,是不是马上聚焦了呢?

参与决策、建构学习
当我们年轻时,总是带着一些叛逆,对大人说的话会想"这些我都懂啦……不要再碎碎念了……",也许我们的苦口婆心,但纯粹讲述却被当成说教碎念。我可不想花时间来高中,却被当成唠叨的大叔啊!嘴巴说的可能会忘,那自己参与决策的呢?也许才能记得更久吧?
有了这个想法后,我把我年轻时几个重要的决策关卡,做成3选1的选择题,像是我在五专一年级时对电脑很有兴趣,曾经认真思考"我该转系吗?",选项有"当然转""不转,才不会浪费一年""双主修",把题目丢出来后,问台下的高中生们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讨论得好激烈!有人说"当然要转"(我现在也知道,问题是年轻时不知道啊!),有人说"双主修"(最好是我年轻时那么认真!)……最后跟大家说了我的选择"不转,才不会浪费一年",学生们都觉得我好傻好天真!(咦?我不是老师的老师吗?!),但也更能了解每个人年轻时,想法都有局限的!这个不用我说教,学生们自己却更能有深刻的感受!
类似的决策,包含了我"找第一份工作""是否转换工作""妈妈的意见是什么……"等,当我先不说答案,而邀请学生们一起参与决策的过程,最后公布真实的解答后。学生们不管选择对不对,与我的答案是不是一致。但每一个选择都是学习!而且是小组一起的决策及学习,学生们真的超投入、超开心的!

浓缩经验、整理重点
为了更聚焦学习,让学生们能带走我想要他们带走的东西,我不止是邀请大家参与决策,也分享我的生命经验,最终再聚焦成"一句话",让孩子们能有浓缩的重要学习。
像是我分享:虽然我五专时舍不得浪费一年,没有转系去读资讯相关科系,却一路学习电脑、架网站、出电脑书,最后在20年后接近40岁时,又回去学校读了"资讯管理"博士的学位。趁着学生们觉得惊讶时,我浓缩成一句话"别让学位限制了你的学习!",我希望孩子们不管读什么学位、读什么学校(因为知道他们学测刚放榜),但不要让这些外在的东西,限制了自己的学习!这句话也成为很多孩子们在心得时,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之一。
其他的像是配合着职涯选择,跟大家提到"你应该勇敢,但不要冲动",以及"让家人放心、走自己的路"……这些都是在分享了经验,并展示了真实的照片后,聚焦浓缩的几个 Keyword。从孩子们的演讲后的心得跟收获,我知道他们带走了一些东西。像是以下的心得:
"你可以不爱上学,但是不要停止学习",是这场演讲里我最喜欢的,也是我体会最深刻的一句话。……。戴同学。
"老实说,我其实没有心情好好专心去听这场得来不易的演讲。但神奇的是,当我听见福哥幽默的开场白之后,我渐渐地摆脱原本不快的心情,接着一步步跟着福哥进入他分享的三个动人故事中……",杜同学。
"听了福哥的演讲,也让我更有方向去面对自己未来大学的选择",张同学。
"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选择要勇敢但是不要冲动",项同学。
"但在福哥开始演讲后,营造出来的气氛,瞬间就让我融入其中,忘记之前的不愉快,",王同学。
"这场演讲不同于其他总是很正经的演讲,而是在欢笑中还能学到受用一生的道理",叶同学。
"听完福哥的演讲,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意志及肯定自己的价值,您的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与启发……"

课前课后、实做练习
我当然知道,有时会发生"在教室里充满感动,回到家中却一动也不动",所以为了确定学生们能透过这场演讲,真的带走一些东西,我跟仙女老师合作,针对课前课后都设计了不同的学习。像是"50个人生梦想"的练习,如果只是在教室里说,大家只是看过,其实体会也不深。我请仙女老师当成学习单,请大家在演讲前就要练习写,学生的心得是:
""写下人生最想完成的50件事"让我很印象深刻,也会想努力完成,而我是写到40几个的时候才停住……"
"看起来轻松的学习单竟然花了我快两个小时的时间,以为可以轻易就写完的我在写到第36个就已经想不出来。当下的我脑袋简直是打了个结……"刘同学
"在写五十个梦想时,我想起了想去德国读书的愿望……看着还剩一半的空白,深吸了口气,'试试看,写下吧'我告诉自己……",刘同学。
当然,也要谢谢仙女老师,让学生们集思广益,透过邀请我来的过程,自己做了许多功课,还贴心做了卡片。其实重点都不在于这些外在形式,而是透过设计规划开启学生们的用心,当然对整体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。

小结
简单的分享了这场对高中生场次的演讲,也让我再一次复习了同学们写下的心得,甚至再看了仙女老师女儿安安——用平实的文句写下来的心得"我们的成功自己决定,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决定一切",以及"我还发现福哥跟我们家妈妈一样,会先分组,选组长,选一个负责计分的学生,他们几乎都用一样模式"(哈哈,被你发现了!)。这也让我自己觉得,先前用心的准备这场演讲,真的是值得!
重要的是:你有发现,整个演讲的过程中,我们应用了哪些学习理论吗?我们是怎么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呢?面对刚放榜而心情不好、状态不佳的学生们,我们做的这些事情为什么会有效?又怎么用学习理论来解释呢?
这个,我们就留待之后的文章再说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