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教学的技术》游戏化不是团康化

几年前《教学的技术》实体课程首发版,得到参与老师们的高度评价,自己也很开心能在教学的领域中有再一层的突破跟成长。真的很谢谢大家的支持及肯定。一些课后心得我持续整理中,之后再跟大家分享。
下课时有一位老师问我:分组活动时,小组需要取队名吗?需要有队呼吗?到齐时需要大家一起举手喊到齐吗?需要彼此加油拥抱鼓励吗?
这些问题都很好,瞬间我的思绪回到了大专时参加救国团活动时(中横健行队、溪阿纵走),大家会组成团队、取队名队呼、然后集合时会一起说"XX 小队,到齐"。那个回忆很鲜明、也很美好。
但是,企业内训毕竟不是户外活动!我先前就提过:正常的企业内训开始时,气氛大部分是冰冷的、台上台下的互动是薄弱的。如果在一开始强力操作团康式的气氛炒作,不管是队呼队名、或大家一起集合大喊……。我很难想象在开场时会变成什么样子?!(当然,体验式课程或户外活动式课程 PA 除外!)
可能大家也许会配合一下,简单的喊个一二声,心里面不排除会想:这个课程是在干什么啊?
我也还蛮常看到前面用多次 & 大声问候,来炒热气氛。例如一开始问候"大家早!",然后接着说这样太小声了没精神,再一次"大家早"(中度声量),然后一定会再说一次最大声的"大家早!!"。用这样来炒热开场的气氛。
问题是这样大约就只有10秒的效果吧?就只有前面一开始时 high 一下,很快就又虚掉了。而且万一学员不想配合,每一次问候回应都小小声(相信我,真的有!!),那这时就真的尴尬了!
教学的过程,当然可以设计很多游戏化的要素,让课程变得更生动有趣,学员也更愿意参与,但是游戏化不等于团康化。可以把课程设计得更有参与性 & 竞争性,也可以让大家以小组团队参与,却不一定需要队名队呼举手喊叫。当你看到高科技的宅男工程师们,默默的、话不多的、却很认真的在准备课程的演练,或是为自己的小组争取分数的荣誉。你就会发现:其实让课程更有吸引力、更有动力的核心。不是团康活动,而是游戏化的三大核心:P.B.L.。这个我们下一篇文章再来说吧!